宗樓建筑有限公司
Zonglou Construction Co., Ltd.
昔日愚公,移阻路之山;今日愚公,移垃圾之山。昔日大山阻路,愚公挖山不止,今日山河無礙,卻有垃圾圍城。恰逢愚人節,因機緣巧合,我在這2025年的愚人節里,向所有有志于投身人類可持續發展事業,愿意為保護綠水青山而畢身奮斗的每一個人,發出一個共創“九位一體”零碳大循環生態文明的“愚公之約”。
本文之中所提的“九位一體”,是指以下九大課題:
1、裝配式零碳建筑建造。
2、多品類固廢資源化處置。
3、城鄉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。
4、耕地的改良與再生。
5、分布式電站的建設和運營。
6、建筑冷暖儲能與綠色電網。
7、有機食品與糧食安全。
8、產學政平融共生模式創新。
9、智能數據時代的平臺經濟。
毛主席說:“與天奮斗,其樂無窮!與地奮斗,其樂無窮!與人奮斗,其樂無窮!”最終在他的帶領下,中國人與天地人共同奮斗,遵循自然客觀規律,持之以恒艱苦奮斗,成功改造了天地人,才有了今天我們的幸福生活。
然而新生活又帶來新問題,垃圾圍城現象普遍出現,填埋損害土地,焚燒污染空氣,堆放污染水源,利用有心無力。同時耕地有機質流失,城市有機質富營養化堆積,農村土地嚴重板結,城鄉溝渠臭氣熏天,農業生產不可持續,隨之農藥化肥濫用,食品安全岌岌可危。
乍富還窮的國人,高能耗房子越建越多,化石能源日漸枯竭,空氣污染如影隨形,電力系統年年升級,在酷暑嚴寒天氣,卻依然不斷因用電海嘯而瀕臨崩潰。能源問題雖在不斷開源,并且碩果累累,但依然不能夠真正做到今日中國的能源無憂。天量進口的石油、煤炭和天然氣,不僅耗費著天量的國民財富,還給國家安全蒙上了揮之不去的陰霾。
耕地不僅質量在下降,數量也在快速流失。一條為保護糧食安全而畫出的土地紅線下,不僅每年都有無數的社會財富被無情毀滅,還有無數的沖突、矛盾、對立和仇恨在發生,與之同時還有無數的腐敗和剝削在肆虐和潛伏。耕地的“金貴”,已經到了“全民不可用”的地步,進而全面壓制著民間創新創業的萌芽,阻礙了國民經濟的復興,一步步蠶食著我們國家長治久安的基座。
過去的八年里,大氣污染防治,深刻地改變了中國經濟的發展。為了藍天白云,我們不僅做到了“壯士斷腕”,甚至還加碼到了“自毀雙腿”,消費低迷,信任危機,很多人都開始拿不到工資。然而好不容易才驅走的霧霾,如果沒有真正的綠色技術支撐,還隨時可能卷土重來。對抗霧霾,我們應該做的不僅僅是每天覆蓋、掃地灑水、停工停產、換車停運、禁燒禁煤……這些都僅為揚湯止沸,有勝于無。而真正的釜底抽薪之策,是全面建設節約型社會的低碳轉型,建筑產業轉型升級做零碳建筑,是物流系統大幅減量化低碳化,是農業生產不濫用農藥化肥,是電力系統追求全再生能源發電,是普遍化立體低碳養殖種植,是有機質垃圾規模化回歸耕地,是在荒灘沙漠再造綠地耕地等等。
民以食為天,食以安為先。沒有了食品安全,中國人即便積攢出再多的財富,也是為他國人作嫁衣裳,辛勞一生而徒勞無功。食品安全的唯一發展方向是有機農業,而有機農業最核心工作是養好土壤。養土貌似簡單,但卻一個系統工程,最基礎的就是必須首先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含量。有機質從哪里來?傳統黑土地靠陽光下草木生長、動物死亡的日積月累,400年才能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層。然而現在,我們有鋪天蓋地的有機質垃圾,有了能夠改天換地的工業能力,所以只要用心研究及保證足夠的資源投入,我們完全有可能可以批量生產黑土地。但為什么之前沒有人做成功呢?或許最大的困難是成本問題。
土是最不值錢的資源之一,即便是優質的東北黑土,其賣價也很低,很多時候甚至都沒有運費貴。不掙錢又麻煩的事,自然就不會有人去做,更不會傾盡心力去研究。而且這個事也幾乎沒有多高的技術含量,凡是用心的老農民都能用幾年時間把一塊生田養成熟地。但這個事僅限于自己的菜地,自己吃的東西自己種自己養,而僅用于出售的糧食,就沒有人會這樣去做,因為入不敷出,沒有經濟價值。但是如果把環境治理的成本,折算進土壤的修復再生里去,那么就幾乎是一件只賺不賠,甚至一本萬利的事。
很多問題單獨拿出來很難解決,但是把一些相關問題放到一起,就能夠形成一個神奇的生態鏈,達到一石三鳥,四兩撥千斤的奇特效果。
這一次我提出“九位一體”零碳大循環生態文明的概念,也是誤打誤撞,發現了一系列問題的一個解決契機。本來我的初心只是要發明一種新墻材來替代粘土磚,以此實現保護耕地、減少燃煤污染的目的,然后就有了藍鯨墻板的問世,并且獲得了發明專利。
為了降低生產成本,增強藍鯨墻板的市場競爭力,以全面替代粘土磚,所以我們開始研發建筑垃圾再生墻板。于是經過千錘百煉,改過來改過去,就有了““一種混凝土骨料閉路循環整形破碎方法”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生產工藝問世,并且也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。
蓋好了藍鯨墻板房屋,我們又發現混凝土材質的墻體保溫隔熱不如粘土磚,因此必須復合保溫材料,做成保溫墻板才能滿足建筑節能降耗的要求。于是膨脹蛭石填孔、夾心保溫墻板就應運而生,最終證明還是復合夾心保溫墻板更經濟可行,于是逐步定型,并且也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。
僅僅依靠墻體和門窗的保溫,是不足以滿足建筑零能耗需求的。所以我又研究了再生能源的一體化利用,通過充分利用太陽能、風能、淺層地能,我研發出了一個能夠在有限保溫能力基礎上,通過有效遮陽、散熱、吸熱、儲能等一系列能量加減乘除,最終做出了可以再生能源百分百替代率,甚至還能負碳產能的宗樓建筑零能耗實驗樓。并且也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。
從實驗室到市場,是一條有時很漫長的一條路。因為一個產品的成功,不僅僅是技術可行,還要經濟可行。從提出產品設計理念,到設備研發定型,再到試生產,再到做實驗搞檢測,再到工廠建設、成本控制和銷售施工,再到人員組織培訓、日常管理,再到理論研究、建立標準和規程,再到施工應用、工程實踐,再到應對競爭爭奪市場份額,再到建立完整產品體系,建立企業架構、企業文化。這一路走來,都是從無到有,不停的抉擇和試錯。可以說是“步步在創新,天天在創業,日日在學習,夜夜在煎熬”。在這一路上,我們也得到了包括住博會重點推廣技術獎、建筑材料創新獎、河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榮譽,同時在專用生產設備上,也獲得了多項國家發明專利。
隨著建筑垃圾再生藍鯨墻板房屋的市場銷售逐步展開,我們又發現了一個不得不解決的技術問題,那就是建筑垃圾清洗后的大量泥漿如何處置的問題。缺乏有機質和菌群的建筑渣土泥漿,是不適合植物生長的,因此成為垃圾。但萬事萬物相生相克福禍相依,很多所謂的缺點,在某些地方可以成為優點。比如在有機質垃圾處置方面,缺乏有機質的建筑泥漿,恰恰就是最好的有機質垃圾容器。如果我們可以把各種有營養價值的有機垃圾,通過科學配比加工,與建筑泥漿共同混合成為富含有機質的可種植土,豈不就成為了有機垃圾處置的好途徑?通過研究,我們這項技術也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。
如果我們建立起來一個可用作城市有機質回歸耕地的,一種有機質垃圾再生土系統,這必將是一個規模龐大的大宗固廢物流系統。按照傳統的市場客觀規律而言,這里面的所有收益幾乎不能覆蓋其巨大的物流成本,故而以往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曾經成功的類似案例。所以這里面還必須要有一個巨大的技術進步來改變現狀,才能夠讓這個事情有利可圖,才能引發垃圾再生土的市場經濟裂變反應。這個巨大的技術進步,有可能就是宗樓建筑下一步要開始開發實踐的一條技術路線,那就是充分挖掘液態泥漿加工和運輸的低成本路徑。只有實現讓液態泥漿的加工成本,相對固態土而言有大幅度下降,使其收益可以大于成本,才有可能推動液態再生土的規模化生產,才會有整個系統從緩慢量變,進化到快速質變的可能。
除了以上各種技術的未來可期之外,我們還有更多更好的技術想法和計劃,在此不再逐一細述。陳述以上這一切不是為了表述成績,而是為了讓更多人相信,我們提出共創“九位一體”零碳大循環生態文明的“愚公之約”,并不是愚人節開玩笑,而是已經腳踏實地,步步為營地,把這件事當做一種信仰,并且不計代價地在做。
這個世界上,夢想就像一顆種子,永遠被鋪天蓋地的種子所淹沒,不是誰都能有機會發芽,也不是誰都會被命運特別垂青。但我一直相信能量吸引法則,相信星火可以燎原,相信有四季輪回,相信春天早晚會來。我們隨時準備著,在那些我們知道早晚會出現的問題出現后,迅速用我們長期努力的技術成果來解決。
技術走向市場,是一個道阻且長的過程,因此建立起一種類似西方風投模式的商業級孵化系統,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。我所提出的“產學政平融”模式,是一個近似“金木水火土”的組織體系,就像有了種子(木),還需要有土地(土)可播種,需要有春雨(水)來滋潤,需要有陽光(火)來溫暖,需要鐮刀(金)來收割。只有具備了內部五行相生相克的自動平衡機制,一個系統才能長長久久和諧運營。
在“產學政平融”的系統里:
1、生產企業發現問題、提出方案,負責提供種子對應木屬性。
2、大學院校深化研究、提供人才,負責陽光普照對應火屬性。
3、政府機關調動資源、提供土地,負責厚德載物對應土屬性。
4、運營平臺分析市場、策劃運營,負責商業運作對應金屬性。
5、金融機構控制風險、提供資金,負責風調雨順對應水屬性。
五行相生的因果依次為:
1、企業發現問題提出項目構想交給大學研究(木生火)。
2、大學研究企業的問題和項目后給政府匯報(火生土)。
3、政府參考大學的結論和建議后組建平臺(土生金)。
4、平臺在政府支持下搭建完成后引入投資(金生水)。
5、金融機構根據平臺表現后決定是否出資(水生木)。
五行相克的因果依次為:
1、金融機構根據項目回報,對大學教授進行“創金力”評級(水克火)。
2、大學教授和專家根據經營平臺綜合表現,考核平臺績效(火克金)。
3、平臺監管企業的產品和運營,對企業提出問題和要求。(金克木)。
4、企業的經營管理狀況,直接決定著政府的就業和稅收。(木克土)。
5、政府相關部門多角度多層級,監督金融機構的合規經營(土克水)。
如果這次的邯鄲城鄉固廢“產學政平融”五方聯合體《關于合力打造邯鄲"九位一體”零碳大循環生態文明體系的項目建議書》,能夠有幸得到重視,那么我們就需要按照以上運行規則,將該項目相關的生產企業、大學教授、政府部門、運營平臺、金融系統,統統組織起來,進行一次項目發起活動。
通過自愿參加、極致賽馬、按功行賞、獎罰透明等機制,成立起一個“五方聯合體”,力圖實現物盡其用人盡其才,以追求低投入高產出為原則,進行持續不間斷的漸進式研發實踐。
最后祝愿我們參與進來的每一個人,都能夠為共同實現設想中的“九位一體”夢想,而分工明確、各自奮斗、各得其所。同時鼓勵更多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,為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,而競相加入同樣的行動,并持續努力奮斗終生。